針織布料是透過織針將紗線產生線圈,線圈互相循環交織而產生針織布(interlooping)。針織布是日常衣著中最常一件的一種,另外一種是平織布。
然而針織布只是一個統稱,其實按照布料織法,針織布還有分成三個種類:
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針織布種,由圓形的針織機台織成。織法有如織毛線,紗線以橫向(緯向)編織(如右圖)。
比經編布穩定度低,較容易拆解,如果有破洞,容易越破越大。在沒有彈性纖維的情況下,較容易延展。
經編針織布的紗線是走經向互相勾圈。因為勾法將紗線互相纏繞,所以通常很難徒手將經編織物的紗線抽出。
在織經編針織布之前,需要把紗線線從紗筒透過整經的程序,盤整到大紗盤上,因此經編針織的最少製造量通常都比較高。經編布的強力比圓編布高。
橫編針織布原理比較像圓編針織布,只是織出來的長寬度有限,所以常用來做領片、袖口、下擺等用途。
通常來說,針織布料因為線圈交織之間的孔洞,會比平織布還來的有彈性、較通風、也比較柔軟,因此比較適用於較貼近肌膚的服裝。相反的,平織布就比較常見於於較外層的服裝,例如外套。但是也有一些織的較緊密的針織布是較為硬挺的,例如三明治布。
甚麼是縮率?縮率就是織物在下水後,依紗線吸水率不同,乾燥後的長度可能會改變,而造成縮率大小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衣服洗過後,衣服可能會變長或縮短,左右兩側的接縫線可能會歪斜,這就是縮率(和緯斜)的問題。
針織布有縮率問題嗎? 其實最主要還是和紗線材質和組織有關係。比如說,棉質布料因為是天然纖維縮率就比較大,而聚脂纖維就相對小。但因為針織布的織法所勾織出的孔洞較大,也會比平織布須注意縮率的問題。
針織布的變化極為廣泛,最主要的分類方式還是用針織機台來分。不同織布機台,可以透過控制針線的移動產生不同織紋的布。以下就是常見的針織布布種和其變化的組織: